“国民果汁”汇源公开控诉:控股股东文盛汇被指“空手套白狼”
重整协议成空文:16亿投资仅到位7.5亿
根据公开信披露,2022年6月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北京汇源重整计划,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文盛资产”)作为重整投资人,计划通过文盛汇向北京汇源注资16亿元,取得70%股权。然而,截至2025年1月,北京汇源仅收到文盛汇7.5亿元出资款,剩余8.5亿元逾期一年以上未到位,且经11次催缴仍未履行。
更令人质疑的是,文盛汇实际支付的资金中,除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,其余6.47亿元虽存入北京汇源账户,但由文盛汇直接管控,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。北京汇源方面直言:“这笔资金分文未对现有利润产生贡献,文盛汇近乎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取得控股权。”
资本公积补亏提案:逼迫债权人“被动确认债转股”?
文盛汇计划于8月11日召开临时股东会,提案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。北京汇源认为,这一方案存在重大法律和道德风险:
- 资本公积不确定性:北京汇源现有资本公积金余额中,约55亿元由债转股形成,且需以债权人实际受领股权为前提。目前尚有17名债权人未受领股权,对应55.3亿元资本公积存在不确定性,其中包括南粤、中银、华融、农行及长城资产等国资背景债权人。
- 剥夺债权人选择权:若此时以资本公积补亏,相当于迫使未确认债转股的债权人被动接受股权清偿,剥夺其选择现金清偿或其他方式清偿的权利。
- 为不公平分红铺路:知情人士推断,文盛汇此举或为分配公司未分配利润铺路。按当前股权结构,文盛汇虽实缴出资仅占注册资本的22.8%,却享有60%股东权益;而债转股股东实缴出资占比47.76%,却仅能按30%享有权益。若利润分配按此比例进行,中小股东利益将被大幅稀释。
历史纠葛:从“补偿贸易”到资本游戏
汇源果汁的资本故事充满戏剧性。创始人朱新礼早年通过“补偿贸易”模式,以产品支付设备款的方式盘活濒临倒闭的罐头厂,被外界称为“空手套白狼”的经典案例。然而,此次文盛汇的操作被指“重蹈覆辙”:
- 国中水务的“冤大头”角色:作为文盛汇的合作伙伴,国中水务(600187.SH)曾支付9.3亿元获取文盛汇36.5%股权,对应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.89%股份。然而,文盛汇仅向北京汇源注资7.5亿元,差额部分引发投资者质疑:“国中水务是否在为大股东垫资?”
- 粤民投的司法冻结:2024年8月,文盛资产股东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(粤民投)冻结上海邕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诸暨文盛汇52.47%股权,导致国中水务收购计划终止,进一步加剧了汇源重整的不确定性。
法律行动与股东呼吁
北京汇源在公开信中透露,已就文盛汇未按约定完成投资义务提起诉讼,并呼吁股东采取三项行动:
- 限制未实缴出资股东权利:通过股东会决议,确认文盛汇未实缴出资事实,限制其未出资部分对应的利润分配请求权、表决权等。
- 司法救济:对滥用控制权通过的决议,在60日内诉请撤销或认定无效。
- 督促持股平台行动:要求债转股债权人通过持股平台行使权利,避免权益“被沉默”。
品牌重生之路蒙上阴影
尽管北京汇源在2023年至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.5亿元和24.8亿元,净利润4.2亿元和3.4亿元,经营情况逐步改善,但控股股东的出资纠纷和管理权争夺无疑为其未来蒙上阴影。业内人士指出,若资本公积补亏提案通过,不仅可能引发债权人诉讼,还将动摇市场对汇源品牌重生的信心。
截至目前,文盛汇尚未对公开信内容作出正式回应。这场资本暗战的结果,或将决定“国民果汁”能否真正摆脱困境,还是沦为又一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